美元危局:从全球货币之锚到结构性贬值的临界点
2025-04-18
特朗普政府回归后,美国政策重心重回关税与保护主义,这不仅激化了国际贸易冲突,更深层次地动摇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根基。随着美元指数跌破关键心理关口100点,美元正逐步走向结构性贬值,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正在由边缘走向中心。
▍美元贬值:关税、自毁信用与政策孤立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约10%,当前处于三年来最低区间。4月17日,美元对主要货币如日元、欧元进一步走弱,兑日元一度跌至141,日元三个月内升值14个单位。
推动美元贬值的,不只是经济数据,而是对“美元信用”的动摇。
PIMCO的马克·塞德纳直言:“结构性的美元贬值正是美国自己种下的恶果。”
从贸易保护主义到国际金融政策不确定性,再到与盟友关系紧张,美元所代表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功能正在被重估。
▍避险机制失效:美股、美债与美元同步下跌
传统上,美国市场具备“避险切换”机制:股市下跌时资金流入债市、美债上涨,美元走强。但现在,三者同时下跌成为新常态。
前美国财长萨默斯指出,这种模式曾是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特征,而现在却出现在美国本土市场。“这是美元结构性风险的早期信号。”
更令人担忧的是,投资者正在怀疑美联储是否仍具备全球危机时刻“提供美元”的能力与意愿。虽然鲍威尔在芝加哥的公开活动中承诺将继续维护全球美元流动性安排,但欧洲央行、荷兰合作银行等金融官员已开始表示质疑。
▍全球“去美元化”:盟友不再信任,美国难以独善其身
在过去,美联储对全球美元体系的维稳能力是“信任锚”。但如今,连美国盟友都开始“去美元化”布局:
欧洲金融机构开始质疑美元依赖;
荷兰合作银行指出“欧盟政策圈已不再把美元视为绝对依赖对象”;
日本虽为最大美债持有国,也在重新配置资产,短期美债转长期、调整结构作为谈判筹码。
这标志着,美国传统盟友对“美元安全网”的信心正逐步下滑。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特朗普再次攻击美联储并威胁解除鲍威尔职位,直接打击了市场对美元体系独立性和稳定性的信心。
▍非美阵营加速去美元:从美债减持到货币替代机制
美元信任危机在非美国家中演化得更为迅速。特别是金砖国家:
中国、巴西已在三年内减少美债持有10%~20%;
印度、沙特也在过去一年加入减持行列;
俄罗斯早已通过抛售美元资产进行“金融去美元化”。
此外,外界开始关注“马阿拉戈协议”的可能性:一种类似于上世纪“广场协议”的多边协调机制,用于抑制美元高估、重塑全球货币体系。
虽然该机制目前尚未被公开推动,但市场普遍猜测,一旦特朗普连任并继续对内实施保护主义、对外施压盟友,这种多边货币协调机制的现实必要性将被再次提上日程。
▍日本:全球“最依赖美元国家”的新考量
在这一局势中,日本的角色尤为关键。
作为全球最大美债持有国,日本正微妙地调整策略。疫情期间日本大量使用美联储美元互换机制,缓解美元融资压力;而在当前环境中,日本金融机构也在悄然增加长期美债配置,降低波动风险。
日本对冲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汇率问题很可能成为日美贸易谈判的筹码,而日本也不会重蹈当年‘广场协议’后的惨痛教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